根據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將控制在39億噸左右。也就是說,“十二五”期間,煤炭產量復合增長率將從過去的8%降至3.8%,年新增產能將從過去的14億噸降至7.5億噸。在經歷約10年的高速發展后,煤炭行業即將進入深度調整時期。
從發展形勢看,煤炭行業(煤質化驗設備)面臨著“三大約束”。首先是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下游需求萎縮,對煤炭行業形成“增長約束”;二是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實行產量與消費量控制帶來的“資源約束”;三是煤價漲幅趨緩,人工及資源稅費上漲導致的“成本約束”煤炭價格要知道煤炭的發熱量大卡,需要好使用量熱儀檢測得出。
在“倒逼機制”的推動下,“十二五”期間煤炭行業在資源整合和資本整合方面,將顯現出“兩大效應”。
在資本整合方面,煤炭企業競爭的“馬太效應”將進一步顯現,資本將向擁有技術、產業鏈優勢的企業聚集,使強者更強。
“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新發展方向,門檻高、資本和技術水平要求高,準入資質有限,這使優勢企業將優先布局,長久受益。此外,礦、電、路、港、航的鏈型發展模式,確立了大型企業的先發優勢,成為未來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關鍵。
需要指出的是,從中經煤炭產業(煤炭化驗設備)景氣指數報告監測看,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有下滑趨勢,“投入即利潤”的時代即將結束,煤炭行業必須承受住深度調整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