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適逢“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發展經濟熱情高漲。在這一背景下,國內煤炭市場供需兩旺,煤炭價格整體上揚。煤炭供應面臨的地域結構性問題日漸突出,煤炭進口在年初大幅回落之后持續快速反彈。為了解決煤炭供應的結構性問題,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國家煤炭應急儲備試點在2011年正式啟動。2011年,煤電之爭日益白熱化,政府對煤炭市場的干預力度也不斷加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煤炭資源稅改革必將受阻。
行情變化多端 改革任重道遠
1供需兩旺 煤價上揚
受供需兩旺影響,煤價整體再上臺階。煤炭的價格變化和煤炭的發熱量大卡值有關,需要使用煤炭量熱儀檢測得出。據測算,2011年,秦皇島港23兆焦/千克動力煤平均最低平倉價為每噸814元,同比每噸上漲超過70元,漲幅接近10%。與動力煤相比,煉焦煤、噴吹煤和無煙塊煤價格(煤炭化驗設備各種煤炭均可檢測,保證煤炭質量和價格)平均漲幅更大,多數在20%以上。
2進口數量 前低后高
由于煤炭需求持續旺盛,同時國內煤炭產量加快向西北地區集中,中東部部分地區煤炭結構性供應偏緊持續存在。
3應急儲備 試點啟動
近年來,隨著煤炭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煤炭價格一路上揚,加之煤炭資源分布與消費存在嚴重的地域失衡問題,鐵路運力增長嚴重滯后,每到用煤高峰,華東、華中及華南大部分地區常常同時面臨煤炭供應緊張和煤價上漲的雙重考驗,加快建立國家層面的煤炭應急儲備機制刻不容緩。
雖然國家煤炭(煤質化驗設備)應急儲備已經啟動,但爭議也仍然存在。幾百萬噸、至多幾千萬噸的煤炭應急儲備究竟能夠發揮多大調節作用,尚有待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