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為居民用電高峰時期,電廠囤煤積極性提高,煤炭需求量較春秋兩季增大,且臨近年底,煤礦為保安全生產,多進行檢修或關停整頓,煤炭產量及供給將減少,運輸方面也愈加受限制而不暢,上述因素在往年總是推高了煤炭尤其是港口煤炭的價格,而今年隨天氣漸冷,港口煤炭市場未與天氣一起上演冰火兩重天的場面,卻也像冬天般地陷入了寒冷,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反常的局面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原因:
首先,煤炭價格承受了政策壓力,發改委對2012重點電煤合同價格漲幅設立了5%的限制,對市場交易電煤實行最高限價措施。要求從2012年1月1日起,秦皇島港等環渤海地區主要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不能超高800元/噸(看來煤炭的價格和煤炭的發熱量大卡有一定的關聯,要用煤炭化驗設備-量熱儀檢測得出發熱量大卡)。隨著國家發改委限價政策實施日期的日益臨近,一方面,買方觀望態度愈加明顯,不再急于采購現貨,另一方面,政府限價令對中間運輸環節費用的限制效果顯著,港口價格急速下挫。
再次,從供給上看,整體供給相對寬松。各大產煤大省的產量相對穩定,且原煤(原煤測硫儀可檢測煤炭的全硫含量)坑口煤價浮動較??;港口方面,各港口煤炭庫存量大,供給充足。12月份以來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量一直處于700萬噸以上水平,18日京唐港區煤炭庫存量攀升至362萬噸,與上月同期庫存量相比,環比增加164萬噸,8日到15日廣州港煤炭庫存量已經持續八天在300萬噸以上,日均310.91萬噸,這個均值已經超出之前的廣州港歷史煤炭庫存量最高點307.5萬噸。
最后,從需求上看,今年冬季來得較晚,民用供電上對煤炭的需求有所減少;工業用電上,因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放緩,且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鋼材市場運行較低迷,從十月份開始,鋼廠普遍停產檢修,且水泥(水泥馬弗爐可檢測水泥煤炭的灰分揮發份和固定碳)的月度產量亦不斷下降,各大用煤企業煤炭需求降低,導致煤炭及下游焦化行業的產量減小。電廠因積極囤煤,現庫存已處于高位,煤炭可用天數超過20天,可見,短期需求上難有回暖,基于對后市的這種預期,貿易商和電廠購買積極性降低,對煤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變化處于觀望之中。
綜上,國內煤炭(煤炭化驗設備)形勢依然嚴峻,供給尚可,使得本已處于高位的煤炭庫存持續上升;下游需求偏淡,宏觀形勢的不確定性及下游消費廠商的高位原料庫存大更是降低貿易商及消費盤的采購意愿;政策上的煤炭限價及電價上調讓電廠在電煤談判中更加有利,預計短期港口煤炭需求將繼續萎縮,春節前價格難有起色,從2012年來看,預計需求將較2011減少,煤炭供給增速或大于煤炭需求增速,就連煤炭化驗設備供應也將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