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煤限價不是新招,早在2008年6月和7月,發改委也曾出過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但兩次都近乎無效。這使我們無可奈何,此次再出限價政策,國泰君安12月2日研報稱,只不過是重復三年前的故事,依然難逃無效命運。
個中原因,國泰君安認為,煤炭價格的形成已經完全市場化,公開化,尤其是港口煤炭市場,除少數擁有鐵路運量保證的大型企業之外,超過半數的下水煤市場是由貿易商來維持供應的。明年上半年偏弱的宏觀環境將使動力煤(動力煤化驗設備企業行情穩定)市場將呈現產地價格和中轉地價格同步下行的趨勢,對一個價格下行的市場設置價格天花板,限價令近乎于一直空文。
興業證券也持同樣觀點,其在12月1日發布的研報中稱,自2002 年國家取消電煤指導價后,煤炭價格已經逐步市場化,公開化,盡管政府高調出臺限價政策,短期具有一定約束力,但難以改變煤價整體走勢。煤炭價格的漲跌似乎是不可控制的,政策對市場交易電煤的約束基本無效。興業證券認為,供需才是決定煤炭價格的核心因素,近期秦皇島5500 大卡(煤炭量熱儀可檢測煤炭的發熱量大卡)平倉價已經出現15 元/噸的高位回調,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煤炭市場需求側較弱的現實。不斷煤炭需求是較強還是較弱,煤炭質量都要有所保證。
齊魯證券在11月28日研報中稱,對電煤市場價格限價的實際操作難道很大,煤炭企業、貿易商、電企之間將很可能通過非常規渠道規避監管。這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