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給海灣產油國帶來了大量剩余資金,詳細表現為國際收支常常項目的巨大順差。“在知足海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后,還有大量的剩余石油收入,這部門資金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石油美元’。”據統計,2001~2005年,沙特國際收支常常項目順差從95億美元增加到842億美元。
在這一背景下,中東產油國還紛紛建立“主權財富基金”以專門治理“石油美元”。根據倫敦國際金融服務局(IFSL)2009年3月的數據,2008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治理的資產高達3.9萬億美元,其中中東產油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就占45%。而根據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2009年的數據,截至2008年,阿布扎比投資局和沙特阿拉伯貨泉治理局所治理的資產分別為6270億美元和4310億美元,為全球最大的兩個主權財富基金。
如何治理“石油美元”?成為人們關注中東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視角。
據楊光先容,早期海灣產油國的“石油美元”對外投資時主要以外國銀行存款、持有外國政府或企業的債權、產權投資等形式體現。目前沙特貨泉治理局官方宣布的投資戰略是投資低風險的資產,例如主權債務工具。阿布扎比投資局的投資目標是獲取長期、可持續的收益,其資產配置較為多元化。楊光以為海外資產標志著海灣產油國對國際金融業和其他工業的介入,因此也是海灣產油國工業結構多樣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從目前可獲得的信息看,海灣產油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已經滲透滲出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例如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就持有英國銀行巨頭巴克萊銀行6.7%的股份、倫敦股票交易所團體約15%的股份和瑞士信貸團體約6.2%的股份。科威特投資局2009年對美國資產治理巨頭貝萊德公司投資7.5億美元,阿布扎比國際石油投資公司旗下的阿爾巴投資公司是德國制造商戴勒姆公司最大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