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煤炭廠都已經轉型,但是煤企轉型要精準定位,在堅持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現狀和條件,科學規劃產業轉型、發展模式轉型和增長方式轉型。
轉型發展是煤炭企業破解發展難題、保持發展連續性的必由之路,煤企發展的差異性決定了轉型發展規劃、路徑、目標的差異性。這就需要企業切合自身實際精準定位,避免人云亦云跟風跑。煤企轉型還需要煤質化驗設備-量熱儀、測硫儀、馬弗爐,用來保證優質煤。
其一,戰略要前瞻。規模化、低碳化(煤質化驗設備-馬弗爐)、國際化是世界大型煤炭集團的共同優勢,10大跨國公司中有6家的業務地域覆蓋世界各大洲。我國是世界上煤炭占能源比重最高的國家,煤企的轉型只有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和戰略,方可做強做優,避免被淘汰出局。
其二,路徑要合適。煤企轉型的大致思路包含三個層面:一是產業轉型,即由單一產業向產業鏈延伸;二是發展模式轉型,即由單一項目向新型工業園區轉變;三是增長方式轉變,即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具體到每一個企業必須細而化之,突出個性化的競爭優勢和轉型特點,否則就是為了轉型而轉型。我們自主研發從粉煤灰中提取硅鋁,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這個項目成為中煤集團和山西省轉型發展的示范項目。我們對露天開采時破壞了的土地進行復墾,充分發揮土地低成本的優勢,發展農、林、牧、藥、生態旅游產業,通過與世界頂級農企合作,初步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其三,效益要兼顧。煤炭企業長期高強度、粗放式、大規模的開采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比如說煤中的硫分嚴重危害生態環境,要煤質化驗設備-測硫儀經行檢測。飽受社會詬病。2007年4月,國家首先在山西省實施了“有償出讓煤炭資源礦業權、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提取礦山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提出煤礦轉產發展基金”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旨在破解這種不和諧難題。煤企在轉型發展中要牢固樹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諧共生的理念,在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最少地擾動環境,最多地利用資源,最好地造福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