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稅的調整一石激起千層浪,首當其沖的便是石油(石油量熱儀而檢測液體熱值)、天然氣和焦煤(焦煤馬弗爐可檢測固體的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之所以選擇這幾種資源,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主要是因為其在資源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小,可控性強,改革起來比較方便。
自2011年11月1日起,焦煤資源稅率由1993年的0.3—5元/噸上調至8—20元/噸,從而引起成本上漲。表面上看是增加了焦煤企業的成本壓力,而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相關行業專家和部分焦煤下游鋼鐵企業紛紛認為,由于目前國內焦煤市場供不應求,焦煤企業成本上升轉嫁給下游鋼鐵行業的能力很強,鋼鐵行業才是焦煤資源稅上漲的承擔者。
焦煤企業成本上升轉嫁能力強
對于焦煤的資源稅改革,首先影響到的便是煤炭行業各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受其影響,申萬煤炭業個股在10月11日出現全線下跌,行業指數下跌了4.06%,跌幅居首。
市場上的直觀表象是焦煤企業將受到影響,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此次對焦煤稅率的調整仍是采取從量計征的方式,給焦炭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不會很大,其次,焦煤屬稀缺型煤種,目前供給偏緊,國內焦煤供不應求,與下游鋼鐵行業相比,焦煤企業相對處于比較強勢的地位,即使有成本上的壓力,轉嫁能力也是非常強的。
也就是說,焦煤成本的上升會很快通過提高價格轉嫁到下游的鋼鐵行業。
但他認為,對于焦煤行業來說,由于行業集中度不高,其單個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再加上下游鋼鐵行業近來發展低迷,所以短期內資源稅率上調的成本絕大部分要靠自身消化,對其影響相對較大。
漲價幅度對鋼鐵企業影響微小
而現在的鋼鐵行業由于受到原材料的擠壓,已經處在微利的邊緣,并且行業處在供大于求的狀態,這就限制了行業提價的能力。上游焦煤恰恰相反,煤種稀缺,供不應求,提價轉嫁成本能力遠遠高于鋼鐵行業。
而焦煤資源稅上漲給企業本身帶來的壓力還是有限的,以山西柳林2011年10月9日的4#焦煤車板價1700元/噸計算,資源稅上調后,上繳稅費占焦煤價格比例約為0.05%—0.12%。
從量計征上漲的稅率幅度與焦煤價格上漲的幅度相比,微乎其微。
占能源比重小 焦煤成改革首選對象
資源稅改革首選石油、天然氣和焦煤,在林伯強看來,主要是因為在我國的能源結構比重中上述能源占比較小,改革起來比較方便,可控性強。其他資源也會陸續出臺資源稅改革具體方案。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比重比世界平均高41.5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則低于世界平均消費比重。2009年我國的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煤炭占77.5%,石油和天然氣占13.24%,不到20%。 煤炭化驗設備也占不少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