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原油現貨周均價較之前一周全線下跌,但國內油價依舊居高不下。NYMEX原油期貨上周均價為81.578美元/桶,較之前一周均價下跌3.818美元,跌幅達4.47%。
國際原油(熱量計)出現寬幅下行,但對國內價格影響有限,由于各地柴油供應緊張,價格高位堅挺,且各地主營均不同程度實施控銷策略。國內柴油基本維持在最高限價水平,局部地區有上漲空間出現補漲,汽油行情受到柴油的拉動,價格也出現上漲。上周,汽油市場上漲地區占據28%,持穩地區占據72%,華東、西南汽油價格出現補漲,其余地區全線走穩。
“上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寬幅震蕩下滑,三地原油變化率也轉為負向擴大,如果原油持續不振,那么節后變化率將向-4接近。”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市場分析師何杰英表示,預計長假過后市場調價預期再度醞釀,國內油價下調窗口長假后或將開啟
出口價較國內零售價折讓8%-12%;中石化稱這種比較存偏差
在國內成品油(全自動量熱儀)批發價節節走高的同時,成品油出口價卻有優惠。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3月國內汽油、柴油的出口價約為5012元/噸和4644元/噸。但沈陽、北京、上海及廣州四個地區93號汽油掛牌最高零售價為每噸8666元-9137元。
即便扣除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約占整個零售價格30%以上的相關稅費,出口的汽柴油價格也要比國內稅前汽柴油零售價折讓8%到12%左右。
對此中石化回應稱,這種比較存在偏差,首先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執行的地方標準相當于歐IV,而中石化出口的產品相當于歐III或以下。
此外不能用出口價與零售價相比,而應該與剔除相關稅費后的國內出廠價相比。中石化表示,“成品油平均出口價格與國內剔除相關稅費的出廠價相比,價格大體相當或略高一些”。
一位市場分析師則認為,實際上每次國內成品油價格面臨上調預期,國內成品油批發價就會持續上漲,而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除了受國際油價影響,還受實際供需市場變化影響,當供大于求時,價格就很難上漲,這樣國內外成品油就難免會形成價差。
廈門大學石油業專家林伯強教授表示,發改委只是規定了最高限價,價格下調由企業自己決定,問題的關鍵是國內的成品油市場經營主體不夠,競爭不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