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秦皇島動力煤價格繼續一路上漲,甚至出現歷史新高時,煤炭運輸公司卻為海運費下跌、交易市場慘淡而發愁。對此,業內專家和宏觀經濟學者指出這種煤炭市場的“有價無市”是中國宏觀經濟仍處于下行通道所致。
我們了解到自大秦線檢修完成之后,秦皇島港口庫存開始緩慢回升,從10月2日的433 .95萬噸,增至10月18日的489.70萬噸,但港口調入量和庫存依舊處于偏低水平。
此外,秦港的煤炭(煤質檢測儀器)主要運往南方沿海城市電廠,現在浙電、上電、粵電、國電、大唐、華能等六大電廠的煤炭庫存總體已在高位,都在15天以上,其中浙電、上電和國電的存煤天數達20天以上。“總體而言,煤炭有效產能不足,煤礦、中間環節以及港口的煤炭庫存都不是很多。而且目前調入秦皇島的煤炭大多都是提前被定好的,不能進入市場交易,所以煤炭供給不足,沒有賣方自然形不成市場。而從買方來看,庫存的回升使得電廠采購積極性下降,需求相應減弱。” 然而,比較以往的數據可以發現,去年同期電廠的存煤天數與今年所差無幾,煤炭庫存總體也處于一個高位,而且火電壓力也沒有今年這么大,但電廠存煤積極性卻依然不減,這從海運費的高漲上可以得到印證。因此,不少專家認為,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國內經濟的下行態勢是導致電廠需求“旺季不旺”的最根本原因。
目前宏觀經濟處于下行趨勢,而煤炭(熱量計)這種大宗能源產品最終還是靠宏觀經濟來支撐,沒有宏觀經濟迅速快速增長帶動能耗產品的增加的話,煤炭需求不會有大幅的增加。所以與往年冬天的大批快速進貨不同,今年電廠都是小規模緩慢進貨。
反過來,煤炭市場“有價無市”凸顯也進一步佐證了四季度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