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三晉大地,山川秀美,天藍水碧,政通人和。
一度備受關注的“污染大省”、“事故大省”,是如何實現這一系列“華麗轉身”的?
山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面對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的重重困擾,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和安全生產的巨大壓力,堅持從省情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處理黑色資源與綠色發展、煤炭產業與非煤產業的關系上,現如今,煤炭分析儀器已經用到各個行業,著眼化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沖突、人與自然相對立的矛盾,提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依托煤而又不依賴煤、立足煤而又超越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煤炭工業集約發展,支柱產業多元化正在形成。
全力破解“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難題,努力實現由主要依靠資源開采向資源深度開發轉變,由外延發展向內涵提升轉變,由一煤獨大向多元發展轉變,全省經濟逐步走上綠色、低碳、循環、安全發展的道路。
堅持延伸煤炭產業(鄭州三博分析煤炭產業包括煤質分析設備和煤炭化驗儀器產業)鏈條和培育新興產業并舉,大力發展煤電鋁、煤焦化、煤物流、煤機械、煤洗選、煤環保、煤安全、煤建材等關聯產業,相繼布局和建設了一批煤基多聯產項目、先進裝備制造等標志性項目和循環經濟園區,積極推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以及旅游文化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以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建設為抓手,全省上下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產業轉型、企業發展、園區建設、項目落地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同時,在資金融通、財稅優惠、用地保障和項目審批等體制機制創新上實現了重點突破,邁出了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一步。
“科學發展,任重道遠。我們要努力促進山西綠色發展、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科學發展新路,為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 (包括煤質分析設備,鄭州會向山西供應量熱儀,測硫儀,馬弗爐等設備,幫助檢測煤炭的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